在汉朝的历史长河中,有三位赫赫有名的大臣,他们分别是张骞、苏武和李陵。这三位历史人物有着相似的命运经历,那就是在匈奴的手中遭到了俘虏。然而配资论坛app下载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尽管他们身处险境,却并未面临生命危险。匈奴单于对这三位大臣不仅没有施以残酷的对待,反而对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待。其中,李陵更是选择了接受这种优待,他娶了匈奴的公主,并被封为坚昆国王和右校王,情形十分显赫。
张骞作为西域的使者,竟遭到了长达13年的拘留。在这漫长的岁月里,匈奴始终没有对他下狠手。如果张骞选择投降,那么他可能得到极高的待遇,然而这位忠诚的使者始终拒绝妥协,尽管匈奴方面始终对他有所忌惮,不敢加害于他。与张骞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苏武,彼时李陵已经选择了投降,匈奴单于一方面试图拉拢,另一方面又对苏武施加威胁,但最终都没能对他下狠手,只能将他驱逐到北贝加尔湖去放牧。
展开剩余58%为何匈奴在面对汉朝的使者时选择了宽容的态度呢?我们可以从苏武在一次威胁下的反应中找到线索。他提到了几个历史惨痛的教训:在南越国对汉朝使者施以毒手后,南越遭到了汉的灭国,沦落为汉朝的九个郡;同样,卫满国对汉朝使者的杀戮也让其走向了灭亡;宛王的末路更是以其头颅挂于城楼而告终。苏武的一句警示,“你若杀我,那匈奴的覆灭即从你之举开始”,便道出了这个问题的深意。可以看出,杀害汉使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,直接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,而在当时汉朝的国力强盛与匈奴的内乱不断状况下,显然他们没有勇气冒此风险。
当然,这只是匈奴没有杀害汉朝大臣的部分原因。进一步来看,匈奴为何不仅没有羞辱这些大臣,反而选择尊重和优待他们呢?投降匈奴的汉人卫律曾向苏武透露,投降后的他得到了单于的无尽恩宠,享受爵位和财富,如今的百姓与牲口也都归他支配。匈奴对汉文化的敬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,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,对汉朝这个中原王朝的财富与文化极具兴趣。匈奴贵族普遍希望能娶到汉朝的公主,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。因此,派遣来的汉朝使者都是汉朝的精英,他们如果能为匈奴效劳,便是一种双赢的局面。此外,成功笼络汉朝的大臣也有助于打压汉朝的士气,这一点从汉武帝得知李陵投降后的怒火中就可见一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时的匈奴并不把汉朝视为死敌。比如,拘留苏武的单于便曾表示,汉朝的天子是他的长辈,若依照《史记》所述,他们同样是夏后氏的后裔,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。这种对文化与血脉的认同,也进一步增添了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保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